地点
诗文库 正文
蜀汉 · 诸葛亮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八
朝发南郑,暮宿黑水四五十里(《水经注》二十七《沔水上》)
李丰建兴九年 蜀汉 · 诸葛亮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八
吾与君父子戮力以奖汉室,此神明所闻,非但人知之也。
都护汉中,委君于东关者,不与人议也。
谓至心感动,终始可保,何图中乖乎?
昔楚卿屡绌,亦乃克复,思道则福应,自然之数也。
愿宽慰都护,勤追前阙,今虽解任,形业失故,奴婢宾客,百数十人,君以中郎参军居府,方之气类,犹为上家
都护思负一意,君与公琰推心从事者,否可复通,逝可复还也。
详思斯戒,明吾用心。
临书长叹,涕泣而已(《蜀志·李严传》注)
因众瑞上言 蜀汉 · 许靖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十
太傅许靖安汉将军糜竺、军师将军诸葛亮太常赖恭、光禄勋黄权、少府王谋等上言:曹丕篡弑,湮灭汉室,窃据神器,劫迫忠良,酷烈无道,人鬼忿毒,咸思刘氏。
今上无天子,海内惶惶,靡所式仰。
群下前后上书者八百馀人,咸称述符瑞,图、谶明徵。
间黄龙见武阳赤水,九日乃去。
《孝经·援神契》曰:『德至渊泉则黄龙见」。
龙者,君之像也。
《易》乾九五「飞龙在天」,大王当龙升,登帝位也。
又前关羽围樊、襄阳襄阳男子张嘉、王休献玉玺,玺潜汉水,伏于渊泉,晖景烛耀,灵光彻天。
夫汉者,高祖本所起定天下之国号也,大王袭先帝轨迹,亦兴于汉中也。
今天子玉玺神光先见,玺出襄阳汉水之末,明大王承其下流,授与大王以天子之位,瑞命符应,非人力所致。
昔周有乌鱼之瑞,咸曰休哉。
二祖受命,图、书先著,以为徵验。
今上天告祥,群儒英俊,并进河、洛,孔子谶、记,咸悉具至。
伏为大王出自孝景皇帝中山靖王之冑,本枝百世,乾祇降祚,圣姿硕茂,神武在躬,仁覆积德,爱人好士,是以四方归心焉。
考省灵图,启发谶、纬,神明之表,名讳昭著。
宜即帝位,以纂二祖,绍嗣昭穆,天下幸甚。
臣等谨与博士许慈、议郎孟光,建立礼仪,择令辰,上尊号,即皇帝位于成都武担之南(《蜀志·先主传》)
表废李平建兴九年八月 蜀汉 · 诸葛亮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八
自先帝崩后,平所在治家,尚为小惠,安身求名,无忧国之事。
臣当北出,欲得平兵以镇汉中
平穷难纵横,无有来意,而求以五郡为巴州刺史
去年臣欲西征,欲令平主督汉中,平说司马懿开府辟召。
臣知平鄙情,欲因行之际,逼臣取利也。
是以表平子丰督主江州,隆崇其遇,以取一时之务。
平至之日,都委诸事,群臣上下皆怪臣待平之厚也。
正以大事未定,汉室倾危,伐平之短,莫若褒之。
然谓平情在于荣利而已,不意平心颠倒乃尔。
若事稽留,将致祸败,是臣不敏,言多增咎(《蜀志·李严传》。改名为平。)
正议建兴元年 蜀汉 · 诸葛亮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九
是岁,魏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尚书令陈群、太史令许谒者仆射诸葛璋、各有书与亮,陈天命人事,欲使举国称藩,亮遂不报书,作正议曰:
昔在项羽,起不由德,虽处华夏,秉帝者之势,卒就汤镬,为后永戒。
魏不审鉴,今次之矣。
免身为幸,戒在子孙。
而二三子各以耆艾之齿,承伪指而进书,有若崇、竦称莽之功,亦将逼于元祸苟免者邪!
昔世祖之创迹旧基,奋羸卒数千,摧莽强旅四十余万于昆阳之郊。
夫据道讨淫,不在众寡。
及至孟德,以其谲胜之力,举数十万之师,救张合阳平,势穷虑侮,仅能自脱,辱其锋锐之众,遂丧汉中之地,深知神器不可妄获,旋还未至,感毒而死。
子桓淫逸,继之以篡。
纵使二三子多逞苏、张诡靡之说,奉进欢兜滔天之辞,欲以诬毁唐帝,讽解禹、稷,所谓徒丧文藻、烦劳翰墨者矣。
夫大人君子之所不为也。
又《军戒》曰:「万人必死,横行天下」。
轩辕氏整卒数万,制四方,定海内,况以数十万之众,据道而入有罪,可得干拟哉(《蜀志·诸葛亮传》注引《集》)
与史相书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三○、《鸿庆居士文集》卷一二、《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八四
某去国四十年,虽无门下平生之素,而投老待尽之身,已在相公包荒纳污之地矣。
恭惟太上皇御极三纪,一日断自圣心,追述尧舜禅让于数千载之后。
新天子践祚,大丞相登庸,感会千龄,亲逢一旦,得时得位,固已如圣制之所褒扬,而缙绅秉笔之士,道古今而誉盛德者,亦已毕陈于前。
某辄荐一得之虑,庶几有补于万分,相公试垂意观之。
某伏见靖康之变,二圣播迁,中原陷没,八叶皇族,二百州生灵,皆被其毒;
御营使劫寨,大学生伏阙,庙堂诸公拱手坐视,共成此祸。
高官大职,生荣死哀,无一人以误国得罪者,于是好胜乐祸之人,朋附益众,相师成风。
投袂斫掌,踊跃用兵,或欲折尺箠笞其背,或欲请长缨曳其颈,或草檄书肆骂,或折辱其使者,以快一时之愤,岂不壮哉!
而激怒强敌,挑发兵端,谁当任其祸者?
夫强弱众寡之势,如东西黑白,三尺童子皆知之矣。
度长挈大,惟有南北解仇,可以纾君父宵旰之忧,赤子肝脑涂地之害,又须人主屈己遣使寻盟,有司聚财输纳贿赂。
可以营废田矣,当广募耕种之夫;
可以蒐锐卒矣,当历选骁勇之士。
教习器械待其精,储峙金谷待其富。
皆国家閒暇无事之所为,非一朝一夕之所能办。
而当政用事者多以次选序进,无得君者,一人誉用之,一人毁去之,汎汎然如寄客。
视吾身且不能自保,安能拂众人之情,来易至之责,待未至之功也?
又自度他日之祸,未必及己,故不若雷同和附,寄之后人。
今者相公以潜藩之旧,为天子股肱心膂之臣,举世誉之何所加?
举世非之何所损?
倚注之重,屹若柱石,不可摇动。
某所谓寄之后人者,相公当之矣。
所以启事所陈,以为分莫大之忧,非所以为宠也。
项羽背义帝之约,王沛公汉中,诸将皆怒请战,独萧何曰:「虽王汉中之恶,不犹愈于死乎」?
帝曰:「何为乃死也」?
曰:「今兵不如,百战百败,不死何为」?
帝于是翻然,趣驾汉中
张良因劝烧绝栈道,示无西意。
当是时,虽有萧何之谋,张良之智,不能以弱为强抗项羽,亦明矣。
其后韩信,拜为大将请遣使连英布,分地王彭越垓下之围,三将并力,遂破楚有天下。
自今观之,迁蜀烧栈,人见其趯然卷甲远去以避其锋,而不知灭楚之计已定于此一隅之地矣。
知彼知己,善始善终,谋国者固如是乎?
某老且死,尚譊譊献其愚者,他日戎马在郊,大将忽有乘舆视师之请,则言之无及矣。
干冒威尊,汗流至踵。
关法鸡鸣幸脱秦何如高卧北窗贫种瓜一片青门地头白能来有几人 其十四 元末明初 · 周霆震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汉中决策定三秦,本自淮阴寄食贫。
除却当年萧相国,相逢未许说知人。
陈琳 曹魏 · 曹丕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七
上平定汉中,族父都护还书与余,盛称彼方土地形势,观其词,知陈琳所叙为也(《文选》陈孔璋《为曹洪文帝书》注,《御览》五百九十五,并引《文帝集》)
与庞惠恭书 曹魏 · 应璩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三十
频见所上利民之术,植济南,栽汉中之漆(《艺文类聚》八十八,《御览》九百五十六)
贺史相启(史兼枢密院事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三八、《鸿庆居士文集》卷二○、《南宋文范》卷二九
威凤翔千仞,睹中天日月之光;
神龙出九渊,值閒世风云之会。
揆路秉国成之重,枢庭本兵柄之雄。
式资文武之全,用注安危之意。
路朝布号,寰宇交欢。
窃以世有用至弱而为强,深居简出而养之以勇;
事有冒大害而就利,逆施倒行而权之以人。
陈平太后高帝之盟,尽王诸吕,实欲安刘;
萧何沛公项籍之意,趋驾汉中,志在蹶楚。
故有事犬马、皮币、玉帛,虽太王之仁所不免;
必欲驱龙蛇、虎豹、犀象,惟神禹之智为能然。
恭惟仆射相公命世耆英,受天大任。
晋元帝南渡之后,方倚谢安、王导之贤;
唐明皇内禅之初,粤有宋璟、姚崇之辅。
虽曰宰相非常之宠,实分人主莫大之忧。
观两国众寡强弱之形,考三朝理乱得失之故。
投干戈于地固危矣,出虎兕于柙孰禦焉?
当四方无事,弗蚤图之未然;
至一旦有急,遂不知其所措?
仰止王之佐,挺然社稷之臣。
处变事而知其权,视国势而审所止。
不惮斯须之敬,以定千龄卜世之长;
勿事寻常之争,以待两河故疆之复。
某嫠纬不恤,杞天是忧。
堂陛之势甚严,而藿食之贱有同患;
胡越之壤虽异,而同舟之济无二心。
遂忘越俎之嫌,愿效食芹之献。
蒋琬汉中延熙元年 蜀汉 · 刘禅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七
寇难未弭,曹睿凶,辽东三郡,苦其暴虐,遂相纠结,与之离隔。
大兴众役,还相攻伐。
曩秦之亡,胜、广首难;
今有此变,斯乃天时。
君其治严,总帅诸军,屯住汉中,须吴举动,东西掎角,以乘其衅(《蜀志·蒋琬传》)
承命上疏 蜀汉 · 蒋琬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十二
芟秽弭难,臣职是掌。
自臣奉辞汉中,已经六年。
臣既暗弱,加婴疾疢,规方无成,夙夜忧惨。
今魏跨带九州,根蒂滋蔓,平除未易。
若东西并力,首尾掎角,虽未能速得如,且当分烈蚕食,先摧其支党。
然吴期二三,连不克果,俯仰惟艰实忘寝食。
辄与费祎等议,以凉州胡塞之要,进退有资,贼之所惜。
且羌胡乃心思汉如渴,又昔偏军入羌,郭淮破走,算其长短,以为事首,宜以姜维凉州刺史
征行,衔持河右,臣当帅军为镇继。
涪水陆四通,惟急是应,若东北有虞,赴之不难(《蜀志·蒋琬传》。又见《华阳国志》七)
上疏请备蜀 孙吴 · 步骘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十六
自蜀还者,咸言欲背盟与魏交通,多作舟船,缮治城郭。
蒋琬汉中,闻司马懿南向,不出兵,乘虚以掎角之,反委汉中,还近成都
事已彰灼,无所复疑,宜为之备(《吴志·大帝传》。赤乌七年步骘朱然等各上疏。)
右司郎中李公墓志铭 北宋 · 刘挚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八○、《忠肃集》卷一二
宋忠义忧国之臣李公,在仁皇帝时,天下平治,人习靖佚,公固已慨然论事,书屡奏。
及由小吏大官,所历见四方利弊,辄条上经画大计。
与他有司议,率常公所议可。
最以国储未建为虑,天下君子小人不辨为忧,其言恳至,而未始以安危计其身。
朝廷一时知公为有经世才,逮神皇帝擢士,以不次超迁从官,更帅西北,遇事益发愤,顾卒以上书论高坐废。
嗟夫!
公之才无不可,尤长于应变,其于治道,自以为晓然,遭世用事,未大振显而落落不偶,至老且死,岂非命欤?
初,公为世父龙图阁直学士纮所爱,遗奏以官,而推与其孤弟。
其孤弟诣阙上书,下宰相问状,复官之,又不受。
既再辞官,益刻厉好学,中进士第历官十八迁,所至必见称述。
洛川县原乡教大意,条著为令,属民读之。
民叹曰:「前时令治我以法耳,今令乃幸教我」。
相戒以无违。
安抚使调诸郡税输边,已而返之,盛冬大雪,劳费不能返者,贱直于兼并家。
公曰:「他州亦吾民也」。
令过邑愿输者听,躬坐庾门,执契以待,数日得粟万石,使者下其法他县。
延州,夏人以岁次金帛后时,移文:「愿毋逾岁暮」。
诏边吏牒报从之。
公笔改曰「如故事」。
因奏言:「许西夏者不一而足,今听之,启侥倖,伤威重」。
或劾擅改制书,公曰:「郡牒,非制也」。
朝廷是公议,而犹坐赎。
三司,会河数决,公上河策百馀事。
异时州郡类以河清卒应他役,岁更调夫若客军代从事,以不习,亡溺者叵计。
公请增募河清,立冗占法,遂以不扰平民。
请缮治曹村堤防,谓河必决。
此后不二年果决,如公言。
在广南,侬智高特纳款,而邕守将萧注玩寇要赏,不以时抚定。
公檄诣府诘责,自诡以功赎罪。
会蛮人申绍泰并边追亡者,而巡检使宋士尧击之,反遇害。
遂为骇奏以闻,天子旰食遣使,公驰奏无足忧,愿一属臣,因条上边计宜施行十二事,劾奉使亡状,当斩,坐再贬官。
颇采汉李固议,上宜州土丁法,因及他州。
自是得胜兵数万,以时练习,戍卒大减。
蛮贾人乘舟贸易,多抵钦、廉等州,公阴察疑有奸,戒所在善伺之。
公去未几,交人寇边,果以舟入自钦、廉。
兴安灵渠,自秦以来通漕,岁久石积浅隘,设斗门,十八里至三十六所,命焚石凿之,才留十门,舟楫以通。
邕州置马车五百,马不能夏,多死;
刍秣不给,又折取税米他部。
公以地皆险阻,无所事骑,奏罢之。
复建置和市场,以怀远人,实边廪。
募民垦旷土,薅草蒯,疏瘴疠之气。
摄官差选无法,吏肆为奸。
公第其名,使待除于家,毋辄诣台,人大便之。
方经略府飨士,谍言寇至,公饮自若,中起更衣,自草为六榜,驰揭境上,已而饮如初。
民吏始嚣恐窜匿,群不逞阴汹汹,公镇以无事,遂定。
贼见榜,亦以公具得其情,逡巡莫敢动,即日遣贡方物请命。
使者至,公弗见,为草恶具,俾将吏接之,且谕前害士尧罪未治也。
泰闻之大恐,委巢穴远去。
初,知高平,其子宗旦及党聚保有火峒,或出入省地尚猥,众无所属,前将规讨击幸赏,贼遂固守。
公揣其情,移书谕祸福,皆泣。
即遣其子曰新率孥族三百并酋长六十九人,以地内属。
其后安平州、古万等峒争效顺,公因请以恩拊纳,使受命为国捍蔽。
陕西,诏以《班超传》赐之,而公亦雅慕李牧、马援为将,故持重总大体。
前此重兵尽屯极塞,寇至与战,则方其盛锐,胜未易决;
不战则内无重势,以遏其入。
公谓本末失其应,且兵惟战守而已。
乃以善守者列塞上要害,悉废诸小堡;
而料善战者顿内地为援,增缮伏羌城
令曰:「寇至,守兵深沟高垒勿与斗,寇去,战兵裹粮袭击之」。
军中熟公约束,常以取胜,威望隐然。
建言:「弓箭手虽土著,而惰于耕,宜仿古屯田法,率百人为屯,聚一堡,颇立勤惰赏罚之格,使人人加厉自好,则视公战为私斗,计莫此便」。
王韶既以招怀边羌为事,而其族叛攻渭川堡,射伤守吏,公责失计,因进兵掩破之。
尝奉手诏,列攻守方略十馀事,其后朝廷所施,多公计策。
大凡公之行事,章章在人耳目者如此。
至其遇事明达,灼见理间,危疑繁溃,沛然迎解,无有留处。
退而察公声气,怡怡如不能,人莫测也。
公貌不逾中人,志尚高甚,前后所上奏,及间召见顾问,多陈天人之际,君臣大节,阔略细故,稽古自汉以下不道。
请以进贤退不肖为宰相考课法。
谓:「古者有命然后为士,故士贵。
今人自为士,故士贱。
宜仿古先命士而后命官」。
在官不贵罚,务以信服人,至明而恕。
尝言曰:「为帅有体,立功有时,慎重当如泰山,见几不俟终日」。
其将边大指如此。
去官,百姓遮泣,不得行。
好施予,趋人之急甚己事。
买田数千亩,刊名为表,给宗族贫乏者,至今号义庄
与广南转运判官刘牧友善,死后,公论边事,尽以功归之,求官其后。
又以女妻其幼子。
称荐山东儒者王建中、姜潜,以身下之,皆至召用。
杜正献公、范文正公、富文忠公交口荐公有王佐才
退治居汶阳,园池松竹,萧然有胜概。
日与宾友饮酒赋诗。
其文章落落,忧思深远。
尤喜章奏,世多传诵之。
盖晚节虽屡黜,而志不以故少衰,辄忘朝廷。
将终,犹语客以大河未塞为忧。
士大夫识不识,皆咨嗟感慨,以不究用公为朝廷恨。
呜呼!
然则所谓命在天者,又奚道哉?
公讳师中,字诚之
上世赵人,唐丞相吉甫有孙煴,为宋州城,遂家楚丘
自煴七世为楚丘人
至公徙郓,为郓人。
曾祖寿,太子中舍致仕。
妣鹿氏,继妣张氏,福昌清河两县太君。
祖某,赠吏部尚书
妣朱氏,金城郡太君
考某,赠户部尚书
妣何氏,继妣张氏,嘉兴清河两县太君。
公阀阅自并州推官,以庞丞相荐,知鄜州洛川县事,又荐,除太子中允、知延州敷政兴元府裒城两县,改管干鄜延路经略机宜事。
太常丞博士通判澶州
继丁内外艰。
除丧,知临江军,为三司渠司干当公事。
尚书屯田员外郎提点广南西路刑狱,权经略事,就除转运使
度支,丐使郡,知济州
英宗即位,迁司封祠部郎中
辞疾,提举兖州仙源县灵宫太极观,遂知州事
神宗即位,转度支直史馆、知凤翔府,拜天章阁待制河东郡转运使,改秦凤路经略安抚使、知秦州
右司郎中,坐与意异夺职,降度支,知舒州
右司,历知洪、登、齐三州,复待制天章高阳关路安抚使,知瀛州
应诏上书,贬和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
稍徙单州,复右司郎中分司南京
提举仙源宫观,遂以疾终。
元丰元年四月七日,享年六十六。
夫人王氏,乐安县
四男:修,登封县,卒;
价,左班殿直
称,济州推官
伉,将作监主簿
三女:长嫁供奉官宋玠,次许嫁进士刘泽,次幼。
孙男三人。
公文集三十卷,奏议二十卷。
以某年某月日葬于郓州须城县某乡某里。
铭曰:
李实显姓,肇祥自聃。
武安,膺尹河南
太尉相唐,德修有子。
八世至公,文武是似。
仁祖烝哉,感格以言。
神考烝哉,顾倚于藩。
公蓄不穷,仕也孔构。
而以才屈,于是归咎。
汶山巘巘,其水洋洋。
委蜕在是,公则不亡。
太子太师致仕卢公神道碑905年10月 唐末 · 司空图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公讳渥。
字子章
范阳人
卢氏出于齐。
齐之始祖。
以姬周克享于仁。
乃佐文武定天下。
弛刑之后。
其裔孙又能以大义匡奉
且救诸侯之患。
宜其百代昌盛矣。
及拓跋陷幽冀之域。
士人之整饬官姻不失其旧者。
推于周党
所为甲门。
高齐通公黄门远公八世祖。
曾祖某官。
祖某官。
皆以德义显本朝。
先公讳某。
兼以儒术吏治。
历仕终某州刺史
清河夫人。
生公
公植德秉仁。
而识致远大。
济之强学。
发为文章。
故未就乡学举。
则时辈后生皆以为杰出。
虽文场迂滞。
然时者亦历指要显
不敢徒以负地待之。
会府方重首荐。
公为主试者所强。
举子未效其业于主师。
则踵门投贽者已数百辈。
宣宗锐意文治。
白衣稍出。
流类亦往往上门。
故公中选甲科。
籍则待制
名臣亦以得人为贺。
皆为儒风隆替。
当系于公。
累辟诸侯府。
亦以公去就为轻重。
御史丞将选僚属。
递相告约。
才及升班之限。
台命已行。
太夫人在洛。
乞以散秩就养。
国子博士分务殆十年。
公议所迫。
侍御史
专领东台之务。
徵起居。
转司封员外知杂事
正色谠言。
举劾不挠。
司勋郎中
时宰所忌。
出倅宣武军以缓之。
未更岁入为某曹郎
迁拜万年令。
京兆每引见必优礼。
言则规禀。
诸曹请事。
若奉严师。
其政可知也。
诰命极选所以内训百辟。
外训四方。
元和中
若韩李二文公裴晋公令狐相国白李淮南联处内外之制。
任征伐约束。
佽助大朝。
其后取人。
多以时望。
望胜则人以地优。
用轻则才以势轧。
兼而不怍。
乃属于公。
拜某官知制诰
每涉委廉。
则堂列耸眙。
宰相详议大政。
亦俟入直乃行。
前后六年。
编录盈笥。
实一时之典则也。
丁内忧。
哀毁逾礼。
士大夫莫不感伤。
免丧。
拜陕虢观察使御史中丞
前涖是邦。
或出禁侣恇畏内臣
护军刘重美党类豪侈
傲视廉使
橐奸黩货。
得以自专。
及公至镇。
待之有制。
重美虽渐敛束
故态未锄。
公举其坏政之甚者。
面数以挫其锋气。
卒俛首受教。
权不外夺。
教人自苏息矣。
江岭宿兵。
边戍乏食。
滑州军奋臂标回。
开折天侣。
及骤至墙下。
吏士缩慄。
皆请闭关拒守。
公曰。
彼冻馁所迫。
未闻肆毒。
吾因而抚之。
冀其返善。
若首唱其恶。
彼畏彰闻
则怀疑蜂溃矣。
廷议力未能制。
且当遏其所归。
奈何。
反开门具饩劳。
主将亲谕之。
果遽感悟而东。
逮出境。
人无罹其患。
噫。
古所谓仁勇。
难哉。
其他惠爱廉平
犹可徵诸故老。
初公报政当陟。
且悬文柄之命。
权倖所沮。
事未克行。
及此传闻。
中外推敬。
故宰职得伸其所志。
冬十月
礼部侍郎
偫辈之躁聚势门。
欲以浮论笼驾主司者。
迎自咎其牙角。
洎入贡署。
才引明经
则美称已哗于外议。
遇大驾南幸。
乃中辍。
人至今惜之。
明年春。
自都潜出。
二月至中条。
舍于幕吏司空图
被疾浃旬方至洛。
由汉阴诣蜀。
舟行迂滞。
尚以后至授国子祭酒
公论逾郁。
御史丞兼左丞
柬拔端良
风威益振。
驾回未几。
又徒步扈从于宝鸡
褒中
歧蜀阻。
兵食俱困。
主相深念。
计无所施。
乃拜公户部尚书兴元留事知节度使事。
焚剽之后。
百姓逃窜。
公躬自招抚
且徵赋食。
山氓相勉贡输。
军声大振。
时议以为萧何大勋。
实非公不济。
上每敛容优异。
许以入辅者数矣。
公坚让乞退。
至京。
尚以检校司空太常卿畴庸。
尚书右仆射
自古澄汰稍厉。
多碍于时。
苟訾失实。
则受制偫
驱之仇敌。
反为国病矣。
公谓轨律在已。
足以正人。
未尝惑爱憎之言。
遽出升黜。
而尤者自去。
明恕以彰。
又古所谓得大臣之体者乎。
仁哉。
累授保傅。
寻以检校司徒致仕。
从坚请也。
大驾移幸。
公自华至洛。
天祐二年九月十日
寝疾薨于长寿佛宇
享年八十六。
嗣王辍朝。
赠某官。
谥曰某
噫。
古之硕贤
或享高位上寿。
盖尸其柄者时显至公。
以警于昭幽。
俾为善者不悔耳。
公孝于家。
勤于国。
宜于人。
既于是。
而报应又如此。
果使后之追企者唯恐不逮。
以邀福于神明。
然则善人之化于人。
虽没世而弥彰矣。
且家邦将盛。
必有所繄。
盖感致之效。
当究其源耳。
初公既属文。
太夫人知其友爱诸弟。
且命相敦诱
故诸弟子亦能相师禀。
就其所业。
及公中第。
即又孜孜指导进取。
果岁继捷。
皆籍于显地
禄养之荣。
孝敬之美。
一时罕及也。
推是而言。
所谓施于兄弟。
至于家邦。
公宜与圣人之徒。
亘百代而合契美哉。
公介弟尚书公绍。
尤检剋。
亦能率其子弟。
俾幼无违者。
仲弟治。
考功郎中
季弟沈。
右补阙从事洛都守府
盖雅族积祐。
有以保持。
公以其年十月某日。
附葬于缑氏某乡某里。
礼也。
夫人姑臧君李氏。
柔顺明淑。
叶公慈恤。
内外孤婺。
赖之获济。
先公而终。
刑部侍郎膺。
实惟冢嗣。
敏材慎行。
嚣竞不能入。
弟赓。
左补阙
整整唯谨。
目为令人。
有以见绵祚无穷也。
自昔负大名拥大望。
苟无其实。
必若负重而趋。
虽非有力者挤之。
亦当自蹶矣。
宣懿之际。
士类方竞其间。
与公别著亲友之分者。
崱崱当世。
止有数贤。
皆退可革天下之浇风。
进可效天下之大任。
殁则金石之。
缀史氏之笔端。
岂容易而品级哉。
千载之下。
必得其人。
盖知始无愧耳。
今年秋八月
愚诏追洛。
拜公床下。
明日继谒。
蒙手授以
且有释氏多言宿分深之句。
瞪视不言。
若属意于纪述。
默至感悟。
誓竭菲才。
况业履谟庸。
三纪备熟。
虽有文酋之工。
亦莫能详悉。
然则刊尔信实。
门人焉得为让。
铭曰。
姜佐宗姬
仁移于谊。
驰及厥裔。
亦恢四履。
纫绝扶微。
益延世祀。
战国横溃。
独整士风。
汉氏之东。
植显大宗
黄门魁伟。
州党所宗。
逮我太师
教义足维。
出入允宜。
万方廷萃。
珍贶叠委。
待公为瑞。
秉文慎择。
列曹骤历。
乃训百辟。
国事洞疑。
王旅阻饥。
惟公是咨。
冠裳奕奕。
礼义是则。
公庸乃陟。
或道之亨。
孰喜孰戚。
华崇之趾。
吾老如此。
克跻寿祉。
皆极报德。
照彼日星。
摩地载扃。
镵石张铭。
济我淑贞。
勖尔后生。
宋尚书司封员外郎秘阁校理新知湖州文公墓志铭元祐九年二月 北宋 · 范百禄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五七、乾隆《潼川府志》卷四、嘉庆《四川通志》卷四六、《宋代蜀文辑存》卷二二
元丰二年正月二十一日尚书司封员外郎、充秘阁校理、新知湖州文公以疾卒于陈州之宾馆,享年六十有二。
其孤朝光奉其柩以归,以元祐九年二月五日葬于梓州永泰新兴乡新兴里。
前此,状公行事始卒来求铭。
公,百禄所畏者,且同年进士也,不可辞,故书。
公讳同,字与可
其先文翁庐江人,为守,子孙因家焉。
至立,徙巴之临江,学谯周,门人推为颜子。
其后又徙梓州永泰新兴乡新兴里。
曾祖彦明、祖廷蕴、考昌翰皆儒服不仕,考公以公赠尚书都官郎中
妣李氏,仁寿县太君
公幼志于学,不群,乡人异之。
都官公尝诲之曰:「吾世为德,汝其起家乎!
将高吾门,于吾庐之东偏以待汝,宜勉之」!
公时年十三,俛而对曰:「谨奉教」。
自是昼悉力家事,夕常读书达旦,遂博通经史诸子,无所不究,未冠能文。
庆历中,今太师潞公守成都,誉公所贽文,以示府学,学者一时称慕之,再举乡书第一。
皇祐元年登科第五,调邛州军事判官,更摄蒲江大邑
绳治豪放,或辨折欺伪,然后敦学政,劝邑之子弟,召其长者与语名教,使归谕里人。
再调静难军节度判官,秩满改太常丞
嘉祐四年召试馆职判尚书职方兼编校史馆书籍
以亲老,请通判邛州
未几,丁都官忧,服除归馆,又以亲老,请通判汉州,迁太常博士
明堂覃恩,迁尚书祠部员外郎,赐五品服,知普州
丁仁寿忧,服除,熙宁三年知太常礼院编修大宗正司条贯。
执政欲兴事功,多所更釐创造,附丽者众,根排异论,公独远之。
及与陈荐等议宗室袭封事,执据典礼,坐非是,夺一官,再请乡郡,以太常博士陵州
州廨徒倚于培塿之间,土风习庞,守长至者或鄙易之。
公访民疾苦,得城中群不逞主名,常以夕时凌轹途巷,良民暮即阖户不敢出。
及是,率以事收至庭,峻绳之,且戒毋复乱吾治。
后郡民庆吊相往来,虽篝火宵行,无复扰者。
上元嬉游,野民扶老携?
趋城市,数习宴然。
父老相庆曰:「不图吾乡今日安居行乐近比都会也」!
贵平男子依假灵惠,以鬼道惑人,远近走集,争投货财,将大侈丛祠。
公闻之,乃移尉捕其首,黥而徙之,馀置不问,以其材新甲仗库。
尝使谕尉曰:「西山之隈,居者数家,有盗匿焉,亟捕之」。
尉果擒盗,乡人神之。
兴元府
汉中沃腴,俗饶财寡文,未有第进士者。
公先治庠序,择行艺之秀者使掌之,风谕境内,使民遣子弟就学,暇日躬往阅视而诲导之,于是风俗寖改,向学为多。
有盗杂居阛阓,公使捕诘之,叩头伏,发其藏,皆穿窬所得,未之易也。
士民每春出游观,常苦秦陇恶少从褒斜间道往来剽窃,吏不能禁,公严治之、盗不敢犯。
城固之上原、巴城民顽,逋租不以时入,人苦乡徭,代输破产,公督励之,革其弊,既复旧秩。
度支、司封员外郎,徙知洋州
兴势环境皆山谷,民以为产,使者方行榷法,岁课四十馀万斤。
商旅不通,山民及其孥荷担趣郡,者往返千里,公条奏其不便。
茶场岁额有曰纲外者,有司新其法,止通商于蜀,出他路者禁之。
然蜀产郡居多,商无由通,于是纲外山积。
使者又督主吏必尽易之,腐败者偿纳,人为忧惴。
公又奏论其不可,皆不报。
司方辇致解盐就易于郡,冀以阜本而尽榷民间食盐。
商旅不行,官盐复不继,于是民苦食淡。
公又言:「臣州榷茶虽久,其间措置未有衷比,又尽榷解盐,官自出卖,不许商贩。
虽利归公上,而民不便之。
宜预为津调,娖然有备,则法行之后售之,民间涓涓不绝。
若一日弗继,则人无以食」。
诏为弛禁,舆诵欢然。
代还,判登闻鼓院
数月,乞郡东南,除知湖州
神宗召见延问,公条对有绪,建言二事,一曰:「洋与秦、凤壤错比,往时凶盗剽掠境上,人不得安,急则逃匿山谷。
恐一旦啸聚呼白地,剑外当小警。
请置吏于五丈原,否则骆谷,与华阳镇相援,以禦绝诸偷」。
二曰:「远民诣登闻鼓院投诉无虚日,间有判然易以敕律辨者,官司不为区处,第援旧牍抑却之。
冤民废农桑,走数千里,抱书立鼓下,非朝廷为民设官意。
请凡讼诉滞枉,或不为决,致诣阙得直者,重其坐,使吏知恤职,民无嗟蹙」。
上然之。
公资廉,方家居,不问资产。
所至尤恤民事,民有不便,如己纳之阱中,必为出之而后已。
退而斋居一室,书史图画,罗列左右,弹琴著文,寒暑不废。
事亲孝,未尝违去晨暮,恬于远官,以便甘旨者十有馀年。
不趣时好,不避权仇,修其在己,而不求其在人者,安义与命,盖超然自得。
平居以言诲诸子而自践之者,其大旨如此。
故凡与之游,皆名节文行之士显用于今者,而公独不与焉,命也夫!
司马温公常遗书曰:「与可襟韵潇洒,如晴云秋月,尘埃不到,光心服者非特词翰而已」。
公博学,虽星经、地理、方药、音律靡不究,古篆行草皆能精之。
好水石松竹,每佳赏幽趣,乐而忘返,发于逸思,形于笔妙,摸写四物,颇臻其极,士大夫多宝之。
其殁于宛丘也,梁洋之民悲思焉。
娶卫氏,追封旌德县君
再娶李氏,封永知县君
子男五人:朝光为彭州军事判官,葆光举进士,垂光、务光及幼未名者三人皆早亡。
女二人:长亡,次适进士张元弼
孙男七人,机、楫皆业进士,馀悉幼。
女四人。
平生所为文五十卷。
铭曰:
蹈直方而不诎兮不负其君,乐吾土而徜徉兮不遗其亲。
处单邈而怀国兮,恤一物之不伸。
琢至宝而不售兮,韫吾椟而晦珍。
令有否而胶戾兮,诚激烈而傥陈。
善则择于太上兮,不忘于梁洋之民。
刍豢牢醴之不吾嗜兮,甘吾之
黼黻貂冠之不吾好兮,服吾之文。
道渺莽兮东南游,漠然命兮逝宛丘
魂万里兮返故州,从先垄兮植新楸
垂令名其不朽兮,盖不特王褒相如之俦。
按:《丹渊集》卷首,四部丛刊本。
华帅许国公德政碑894年 唐末 · 司空图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十 创作地点: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
臣尝跪读贞观政要。
伏睹太宗文皇帝即位之初。
每以为将致治平
必先仁义。
在德贤而作乂。
乃锡祚而永延。
古治足徵。
格言可鉴。
岂不以化训则易服。
威肃则难齐者哉。
然政教初张。
德刑具举。
文衰则削。
将弊也其风必佻。
武渎则危。
将乱也其政必暴。
始于厚俗。
方克济和
视今足以知昔矣。
圣唐照临万方。
韬轶三代。
固资天力。
实廓帝图。
神灵蓄不测之威。
正朔被无垠之族。
皇帝中兴昌运。
丕显耿光。
洞德泽于六幽。
云蒸其润。
仰徽明于八表。
日焕其文。
内辅外藩而允谐。
上祇下肃而乃劝。
太平之祉可固矣。
乾宁元年
上御便殿。
遂出镇国监军使董重彦所奏。
前后将吏军人百姓僧道等恳请为其帅置生祠。
纪德政表章。
俾扬陟状。
宜允众情。
宰臣亦佥谓近镇大臣。
谅能推心及物。
第因牢让。
久盖嘉庸。
宜徵摭实之词。
用著不严之治。
翼日遂下诏前户部侍郎司空图
条次所上。
刊示无穷。
谨按华州节度使太尉颍川郡
许昌人也。
汝颖标奇。
勋华袭焕。
伟登坛而挺佐。
柱国以连荣。
间气迥钟。
英材卓振。
镇为岑鼎。
用作雄铓。
志不急于封侯。
誓惟坚于效节。
累陈秘策。
俄领偏师
洁身而遽出险中。
振迹而旋归行在。
详观机变。
乃控河潼。
既申匡复之谋。
实显肃清之效。
师徒自辑。
都邑晏然。
大驾旋回。
宸衷乃眷。
抚绥益至。
疲瘵渐苏。
初王之至任所也。
公署仅存。
人烟殆绝。
昼静而狐狸傲视。
风惊而鸡犬蔑闻。
王寝兴匪宁。
吏士相勉。
山祇应祷。
膏泽以时。
稍实仓箱。
渐知礼义。
才逾期月。
日复流移。
儿童沿路而不惊。
草木罹霜而亦润。
关畿无阻。
旅次皆安。
污莱尽辟。
甍宇兼培。
其新附土众。
亦竞课农桑。
凡资生聚。
莫不蕃息。
加垦公私田若干顷。
畜牧艺植。
亦皆称足。
但三县兵荒之后。
虽赖招怀。
数都节制之师。
必伸威略。
匪招怀何以附众。
匪威略何以安人
动则经戎。
静则济理。
餐和自化。
别为君子之营。
伏顺无前。
亦有诸侯之剑。
始王之入守京室也。
商州景思乘虚掩袭。
欲恣攻凌
公驰自青门。
战于赤水
其蔡军临阵剪灭驱系。
而王并解甲纵之。
明年春
宗权复遣贼将围逼陕郊。
虢州刺史张存背陕迎降。
旋又持疑搆隙。
遂密表请状。
部伍据关捍敌。
曾未浃旬。
遽闻失守。
蔡将张琢。
席卷深入。
兵近五千。
王所统见军。
不逾六百。
率先士卒。
尽殪凶渠。
不崇朝而复收州城
自此藩方改观矣。
又交锋之暇。
恤物尤勤。
遗犊弃蚕。
皆令护养
扶羸挈幼。
免复惊奔。
斯乃稔其庶富。
天师北征。
招讨使以繄仰请行。
指撝务
沥恳固让。
拜章累陈。
竟虑上轸主忧。
久稽朝旨。
临危不惮。
赴救远征。
及向道阻艰。
物情沮挠。
犹婴孤寨。
常保万全。
前后独当八十五阵。
擒戮五千馀众。
并收夺堡塞七所。
而我军未尝败衄。
王初欲事行。
旁无取济。
至于粮仗。
皆自赍持。
及猜沮班师。
险夷著节。
所经千里。
不犯一毫。
竟能亘抵为梁。
楘旗振旅。
俾感抚循之德。
悉平愤激之心。
又属杨复泰杨守亮之佐在兴元
密叶狂谋显逆状。
既连商略。
逾逼封畿。
王知岳拒命不悛。
迎锋立溃。
朝廷乃询故实。
益委制临。
岩险悉平。
农商庶悦。
及邠岐合势。
梁汉须隙。
残寇才奔。
凶威尚炽。
乃命都将
选精锐兵五百。
商州南鄙。
俾其捍禦。
授以机权。
奋少击多。
排山压卵
魁渠折首
支党束身。
凡枭擒之外。
其所归降。
并家属尚数万众。
实资神算。
大振国威。
爵赏既行。
中外同庆
遂册太尉郡王
食邑若干户。
王尝谓满能招损。
贵必期骄。
斡宰造之权。
无容入巧。
弭间离之隙。
莫若推诚。
诫在未能。
形于崇让。
故自加相印太保及今封拜。
凡沥恳数次。
上言无不至。
人以为烦。
朝旨莫回。
丝纶累降。
邻藩方睦。
勉谕万端。
至于恭命之时。
犹切履冰之惧。
噫。
为臣为子安家。
固俟交修。
乃能尔训。
推其锡类。
足以及人。
体忠贞则其道适同。
且非党忧社稷则其心不隐。
意亦何尤。
内绝私嫌。
外周泛爱
此又持政之难也。
致政仆射
虽著义方。
罕于严训。
王恭勤备至。
浣濯必亲。
临敌惟恐贻忧。
居常未曾挂虑
怡颜侍膳。
跼影修墙。
此又力行之难也。
识以济才。
学而敏政。
退公齐虑。
开卷忘疲。
雅好咨询。
尤敦名教。
每用通儒之术。
时开讲礼之筵。
此又耸劝之难也。
洞达物情。
深涵雅度。
邪谀必照。
狷直皆容。
心秤自平。
毫端靡忒。
幕中取士。
必以精修。
麾下选材。
亦兼敦说。
举无遗策。
用即成功。
此又鉴局之难也。
胜残之本。
往哲所先。
听讼之明。
片言立辨。
王自治军莅政。
才及壮年。
照忒揣情。
必研精虑司法吏乞常陈具狱缧囚等三数辈。
巳甘抵刑。
王察其深冤。
果验真款。
所司考校。
奏陟殊尤。
不示威强。
惟修辑睦。
匪畎汉(疑)之好。
入无声妓之娱。
惠不费于公财。
利不腴于私室。
以是训服。
可行蛮貊。
又常滋种德。
非止恤刑
危者不挤。
穷者必拯。
昭报果符于冥感。
嘉祥屡表于有年。
亦奉真宗
庶能柔物。
虑苟希致福。
必将强敛于人。
唯申孝思。
自致精舍。
有诏褒慰
仍赐陟屺为名。
而又刱制都门。
崇严岳庙。
僦徒缮垒。
赋食修营。
皆役不夺农。
悦能集事。
凡筑新城若干尺。
增构营舍若干间架。
又添主客军额若干人。
至乃上勤时贡。
下济朝班。
每于均节之中。
须用方圆之术。
英规茂绩。
辉烁古今。
昔周人之锡彤弓。
汉氏之刑白马。
昭信誓。
实赖匡扶。
故命历之延。
更逾于定鼎。
山河之誓。
共庆于贻孙
煦作春台。
恢为寿域。
其间偶躔灾数。
暂翳妖氛。
方摇发杀之机。
已屈争衡之力。
纠践土兵车之会。
敢渎齐盟。
稽防风玉帛之期。
终婴大戮。
况我国家仁敷行苇。
泽及漏泉。
协宣睿作之规。
茂对昭升之列。
运符幽赞。
贤为时生。
金石俱谐。
旂常并焕。
其或畴兹戡定。
别纪修良。
既允属于当仁。
宜更标于刻石。
今据都押衙录事参军等状。
具言乞置生祠。
巳令罢请。
其制碑事。
王虽遵恩诏。
唯饰词累命宾僚
致书申谕。
且道由屈已。
久则惟艰。
举不避仇。
非徒禦怨。
言而必察。
孰敢隐情。
研深本在于防微。
虑祸莫先于轻敌。
靡忘慎恪
保初终。
以此持危。
自钟全祉旁徵明哲。
载考声猷。
久副宏慈。
果膺异奖。
臣侨居郡境。
备听人谣。
虽乏润色之功。
夙慕阳秋之旨。
今则虔承纶焕。
俾振宠光。
将致不刊。
敢滨溢美。
抑太华捧天之迹。
力可扶危。
萦渭川潮海之澜。
人知注意。
窃惟尊戴。
克尽褒扬。
庶用永孚。
斯为炯戒。
铭曰。
天视唐德。
丕祐一人。
克文惟睿。
克武惟神。
乃戡乃乂。
自我忧勤。
兴运巳固。
万国益亲。
有君有臣。
内祇外肃。
载庸硕勋。
以辅以牧。
惟此戎藩。
控临近服。
惟此韩王
华人之福。
既忠既孝。
上行下效。
靡刚靡柔。
惟王之教。
王之士伍。
化王仁勇。
鼓之而抃。
赏之如恐。
王之农夫。
化王勤瘁。
乃积而输。
乃粮而峙。
王之吏属。
王明恕。
察而不烦。
严而不暴。
王之宾朋。
化王德义。
惟穷是恤。
惟善是富。
王之亲邻。
化王服俭。
人有羸财。
官恶横敛。
王之侨寓。
王悦古。
蚤夜孜孜。
里如邹鲁。
匪励匪率。
孰济厥庸。
匪诚匪荩。
孰表厥衷。
华郛惟郑。
郭氏旧乡。
始终敬慎。
千古汾阳
谁克继之。
兢兢韩王
宜祥发。
兴国无疆。
碑于道周。
于王何有。
铭于王心。
而后可久
儒臣奉诏。
俾图不朽。
永保休光。
在王克守。
代范宪子功谢馆职 北宋 · 冯山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八、《永乐大典》卷二○四七九
恩先至厚,尽出于天心;
职任兼优,实形于望表。
俯循侥冒,重集兢惶中谢。)
臣文匪出于天资,学不通于世务,早预三雍之盛会,遽尘群俊之名科。
退惩迂疏,思见原本。
圣经堂奥之所在,治道川途之可行。
见弹过求,辄轻于衒鬻;
不龟非望,误置于等差。
人言剧而靡当,天祸生于非据。
念自殒灭,敢期奋兴!
久之试效于天畿,寻亦召临于帝扆。
亲奉尧言之温厚,与闻汉法之更张。
特分使权,凡在宸断。
按刑于江表,寻易地于汉中
蔑著事功,仰酬覆载。
力中途而不足,迹故步以思还。
私诚未通,优命先及。
三馆清华之地,皆一朝英俊之游。
文章三代之馀风,礼乐百王之旧贯。
首此图治,要先得人。
独圣神最重于柬求,虽辅相不参于拟议。
岂兹盛选,猥及微臣?
且人情乐近于乡枌,而地望素称于东梓。
涣然华剧,被此荒愚。
此盖伏遇皇帝陛下,造化独运于天,生成无私于物。
念臣以一日顾问之旧,察臣以四方奔走之劳,惠然卑矜,全以终始。
期有收于末效,俾渐致于荣途。
敢不奉承宽条,安慰远俗,尽断断之一节,少区区于万分!
笔砚家传,固不忘于旧学;
江湖身远,思有补于盛时。
庶成芒发之勤,上答乾坤之施。
资政殿学士通奉大夫兴化军府事兼管内劝农营田使利州东路安抚使马步都总管蜀郡开国公食邑二千六百户食实封八百户费士寅依前官特授知潼川军府兼管内劝农使提举潼川府渠州怀安军广安军马巡检盗贼公事封食实封如故制 南宋 · 卫泾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一五、《后乐集》卷二
良翰以筹边,允藉弼谐之望;
择奥区而易镇,式隆体貌之恩。
密联乡部之荣,均号坤维之重。
载嘉旧德,用畅明纶。
具官某雅量镇浮,通才周变。
渊乎似道,器涵金玉之纯;
立不易方,材挺栋梁之任。
自翱翔于禁路,遂晋躐于政涂。
夙夜竭节以尽公,协赞万几之务;
帷幄运筹而决胜,坐折千里之冲。
久殚王室之勤,旋曳汉中之组。
甫临阃制,坐息边萌。
爰奖殊庸,就更钜屏。
西秦之险隘,屹若长城;
抚东梓之沃饶,恢然馀刃。
昭予注想,为尔相攸,暂烦卧护之行,亟奏偃藩之最。
噫,高屋建瓴水之势,朕方务于外攘;
庶民臻田里之安,尔尚修于内治。
眷惟哲辅,奚徯训词。
可。
朝议大夫焕章阁待制潼川府路兵马都钤辖兼本路安抚使泸州军州兼管内劝农使赐紫金鱼袋刘甲依前官知兴元军府兼管内劝农营田使利州东路安抚使马步都总管赐封如故制 南宋 · 卫泾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一五、《后乐集》卷二
当一面以缵戎,式倚金汤之固;
遴群工而选牧,孰踰簪橐之英。
肆隆易镇之恩,庸懋干方之绩。
具官某望高时隽,志在本朝。
智略凑前,每推诚于献纳;
文武为宪,俄自诡于翰藩。
粤从叱御之行,深见壮猷之展。
荆州植纛,端有去思;
泸水出符,已歌来暮
朕辑宁王度,巩固边邮,厥今阃寄之雄,无若汉中之地。
惟天设险,瞻剑阁以犹存;
众志成城,得宝臣而可恃。
特俾帅权之重,仍联禁路之华。
顾眷倚之方深,实修攘之允赖。
因利乘便,势难易于建瓴;
和众安民,备莫先于彻土。
期宽忧顾,嗣对宠褒。
可。